顯示具有 心理學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心理學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25年7月4日 星期五

界線崩壞中?孩子是你的行為複印機

 

📘 系列四:家長界線崩壞中?你才是孩子的活體教科書!

#親子教育反思 #自我界線 #家長榜樣

🤯 罵孩子雙標?先問自己:「我刷手機卻要他讀書?」「我暴怒卻要他冷靜?」——孩子是你的行為複印機啊!(驚醒)

🧩 心理學暴擊:鏡像神經元效應

🔍 科學證實:孩子大腦靠模仿父母學習!當你:
│ 踩到人說「借過」 vs 吼「不會讓路啊?」
│ 遲到道歉 vs 辯解「塞車怪我嗎?」
👉 你怎麼處理錯誤,孩子就怎麼複製!

✅ 成為「有界線大人」的修練:

✨ 戒掉情緒勒索毒詞
❌ 「你再這樣媽媽要哭了!」、「我白養你了!」
⭕️ 「我們都有點生氣,先暫停十分鐘。」(示範情緒管理)

✨ 說「這是原則,不是心情」
孩子抗議時,指著家庭憲法:「看!這條我們上週一起定的,跟媽媽現在心情無關喔~」

✨ 當「定錨型父母」
│ 情緒穩定 → 孩子有安全感
│ 說到做到 → 孩子學會信任
│ 承認錯誤 → 孩子知道脆弱不可恥

🌿 行動呼籲 CTA

最好的教養,是活出你希望孩子成為的樣子!
👍 按讚對自己喊聲:「當父母好難,但我還在進步!」
🔔 追蹤我,下篇聊「養出打不垮的韌性小孩」


2025年6月25日 星期三

柔性教養慘變「沒大沒小」?重建教養規範

 

📘 系列二:柔性教養慘變「沒大沒小」?你不是軟弱,是少了這個!

#柔性教養失敗 #重建教養規範 #教養界線重設

💬 曾經發誓不對孩子吼叫,現在他卻把你當空氣... 內心OS:「說好的溫柔堅定呢?難道我注定當惡媽?」(抱頭)

⚖️ 心理學打臉:柔性≠放任!關鍵在「界線透明度」

🔍 發展理論警告:維高斯基提出「鷹架理論」—孩子需要清楚框架才能學習!當父母只說「不可以」卻不執行,孩子大腦會混亂:「所以其實可以?」(眼神死)

🛠️ 三步重設「剛柔並濟」界線:

1️⃣ 寫出「家庭憲法」貼冰箱(例:)
│ ✅ 玩玩具後自己收 → 否則暫停明日遊戲權
│ ✅ 動手打人 → 冷靜角5分鐘+事後討論
▶️ 重點:後果必須「立即發生」(拖延=無效!)

2️⃣ 當「規則NPC」,不當情緒Boss
❌ 暴怒版:「你再不收我就全丟掉!」
⭕️ 教練版:「記得我們的約定嗎?玩具流浪了會難過喔~」

3️⃣ 用「我知道...但...」神句
「我知道你很生氣弟弟搶玩具(共情),我們約好不動手(界線),現在請去冷靜角(後果)。」

🌿 行動呼籲 CTA

把模糊地帶變成親子安全區!
👍 按讚收藏這篇,下次孩子挑戰界線時深呼吸拿出來看!
🔔 追蹤我,下篇解鎖「讓孩子自願負責」的魔法